工业除湿机厂家

企业新闻
闭路循环喷雾干燥机回用循环空气的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栏目:企业新闻 时间:2024-12-25 08:22:21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除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闭路循环喷雾干燥机回用循环空气的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喷雾干燥机是一种将生物、药品和食品等液态物料通过雾化加热加工成粉末状物料的干燥处理设备。它主要是利用不同的雾化器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或含有水分的膏状物料在热风中喷雾,形成细小的液滴,在液滴下落过程中,水分被蒸发而成粉末状或颗粒状的产品,从而在单一工序中同时完成喷雾与干燥两种工艺过程。

  

  现有的喷雾干燥机的缺陷为:1.大部分部件外置,结构不够紧凑,不能较好的保护各个部件,外形也不够美观,在工作时,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大;2.该微型喷雾干燥机的雾化器缺少疏通装置,有可能造成大颗粒物料对雾化器口的阻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闭路循环喷雾干燥机回用循环空气的除湿装置,其自动化程度高,低湿度尾气经分子筛吸附塔进一步处理后促使干燥塔蒸发能力成倍数提高,生产效率高、节约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闭路循环喷雾干燥机回用循环空气的除湿装置,其中:包括干燥塔、旋风分离器、冷凝器、分子筛吸附塔、控制箱、循环风机、水泵、加热水箱、换热器、雾化器、排气孔和观察窗,所述的干燥塔通过管路与旋风分离器连接,所述的旋风分离器通过管路与冷凝器连接,所述的冷凝器通过管路与分子筛吸附塔连接,所述的分子筛吸附塔通过管路与循环风机连接,所述的循环风机通过管路与换热器右端连接,所述的换热器左端通过管路与干燥塔的顶端连接,所述的水泵通过管路与换热器的顶端靠近前侧面处接口连接,所述的换热器的顶端靠近后侧面处接口通过管路与加热水箱连接,所述的加热水箱通过管路与水泵连接,所述的雾化器固定安装在干燥塔顶面上的中心孔里,所述的干燥塔的侧面上安装有观察窗,所述的干燥塔的顶面上设有排气孔,所述的控制箱安装在分子筛吸附塔的右侧。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干燥塔内安装有湿度计。

  

  上述的干燥塔由圆柱筒体与锥形筒体组合焊接而成。

  

  上述的控制箱通过电缆分别与干燥塔、旋风分离器、冷凝器、分子筛吸附塔、循环风机、水泵、加热水箱、换热器和雾化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料液经雾化器进入干燥塔,收集后细粉经旋风分离器收集,高湿度尾气经冷凝器冷凝回收,经冷凝回收后的低湿度尾气经分子筛吸附塔进一步处理,经处里后极低湿度的空气经循环风机进入加热器加热后进入干燥塔,实用气体循环利用。整套设备通过PLC控制柜实现手动或自动控制并可实现远程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自动化程度高,低湿度尾气经分子筛吸附塔进一步处理后促使干燥塔蒸发能力成倍数提高,生产效率高、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干燥塔1、旋风分离器2、冷凝器3、分子筛吸附塔4、控制箱5、循环风机6、水泵7、加热水箱8、换热器9、雾化器10、排气孔11、观察窗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闭路循环喷雾干燥机回用循环空气的除湿装置,其中:包括干燥塔1、旋风分离器2、冷凝器3、分子筛吸附塔4、控制箱5、循环风机6、水泵7、加热水箱8、换热器9、雾化器10、排气孔11和观察窗12,所述的干燥塔1通过管路与旋风分离器2连接,所述的旋风分离器2通过管路与冷凝器3连接,所述的冷凝器3通过管路与分子筛吸附塔4连接,所述的分子筛吸附塔4通过管路与循环风机6连接,所述的循环风机6通过管路与换热器9右端连接,所述的换热器9左端通过管路与干燥塔1的顶端连接,所述的水泵7通过管路与换热器9的顶端靠近前侧面处接口连接,所述的换热器9的顶端靠近后侧面处接口通过管路与加热水箱8连接,所述的加热水箱8通过管路与水泵7连接,所述的雾化器10固定安装在干燥塔1顶面上的中心孔里,所述的干燥塔1的侧面上安装有观察窗12,所述的干燥塔1的顶面上设有排气孔11,所述的控制箱5安装在分子筛吸附塔4的右侧。

  

  实施例中,干燥塔1内安装有湿度计。

  

  实施例中,干燥塔1由圆柱筒体与锥形筒体组合焊接而成。

  

  实施例中,控制箱5通过电缆分别与干燥塔1、旋风分离器2、冷凝器3、分子筛吸附塔4、循环风机6、水泵7、加热水箱8、换热器9和雾化器10连接。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改@)

本文标签: